我们为什么要去看「八佰」
👆本号引起极度舒适,建议星标一下
由内而外的话题度构成了《八佰》的多个剖面,但共同托起的期待下,却没有太多的人担忧它真正落地后的反响。从最初到今天,《八佰》终于完成了“不想再被复制”的奇妙旅程,也终于可以以被观看的形式,用更加纯粹的内容与技术的突破,去完成电影层面应有的使命。
作者 | 周亚波
我们已经很久没有对一部电影有着如此高的期待。
期待来自多个方面。题材本身,投资额度,项目的曲折历程,最终的高规格呈现,每一个小方面都用足够多的笔墨讲述。而对整个电影行业而言,这一年的特殊性,又为本身已足够特别的《八佰》增添了几分宿命感。
战争的背后是历史,对历史的还原构成了导演管虎最初的创作冲动。战争题材的稀缺和高难度,在《八佰》的筹备初期就已经摆在导演管虎的面前,但对2011年已经开始准备这一项目的管虎而言,《八佰》早已成为了某种执念。
执念倾注到了近乎偏执的筹备、拍摄与制作过程中,也贯穿到了戏剧性的、针对“技术问题”的漫长等待。等待中,《八佰》却从未偏离整个行业的视野,随处可见的相关讨论、草木皆兵的上映时间,构成了场外承载期待的具体表现。
由内而外的话题度构成了《八佰》的多个剖面,但共同托起的期待下,却没有太多的人担忧它真正落地后的反响。从最初到今天,《八佰》终于完成了“不想再被复制”的奇妙旅程,也终于可以以被观看的形式,用更加纯粹的内容与技术的突破,去完成电影层面应有的使命。
当一部“死过一次的电影”在一个特殊的节点获得了某种意义上的重生,电影本身就已经与内容本身“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壮烈形成了微妙的关联。
01 | 现场
8月14日,距离21日的正式上映还有整整一周的时间,《八佰》开启了一定规模的点映,这一天,点映的票房最终突破了1000万。
“云首映”成为了14日当天的一大主题,北京、丹东、武汉、深圳、上海五大城市同步开启,管虎带着《八佰》一部分主创正在丹东拍摄新片,时间紧,任务也重。
而在北京,王中磊、梁静两位出品人和制片人纷纷泪洒现场,华谊兄弟总裁王中磊表示:“我等了463天,等这个首映。这463天来的每一天,《八佰》都在我的脑子里、或者谈话中会提到,没有一天没提到过。想起来很有意思,特别像一个奇妙的旅行,一个电影的首映让我这么魂牵梦绕,希望未来做电影的日子里少一些这样奇妙的旅行。”
王中磊特别感谢了管虎,正是后者在等待的煎熬中给予了他信心。管虎的妻子、7印象董事长梁静同样哽咽,她表示,《八佰》从2011年有了初稿走到现在,从2013年立项到2015年找到拍摄地,花两年时间搭建场景,2017年9月9日开始拍摄,到现在才跟大家见面,“让人百感交集”。
北京几乎每一个商圈、每一家主力电影院都安排了19:30-20:00开启的点映场,有些还不止一场,票也基本上很快售罄。参加首日点映的,不仅包括电影从业者和媒体从业者,也包括了不少历史爱好者和普通影迷。
电影院的红字LED屏将《八佰》放到了最上层,并加大了字体。电影院仍然不够热闹,但已经有不少观影者拿起手机,与海报合影,对不少人而言,这是他们疫情后第一次来到电影院。
将失而复得的《八佰》作为重逢的载体,这种重逢就有了双重的含义。
观影完毕,掌声响起。影片最后的镜头带有些许的穿越感,却也正好将沉浸其中的观众拉回到现实。有人在第一时间拿出手机发朋友圈,配图包括进场前拍的电影票、进场后偷偷拍的龙标、以及最后的文字定场。
02 | 题材
影片讲述的史称“八百壮士”(实为400余人)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许多人对这段历史并不陌生,也有一部分人的熟悉,起源就来自对《八佰》这部电影的关注。
距离上一部站在中国电影制作巅峰的战争片已经过去太久,缔造了票房奇迹的《战狼》系列、“中式大片”的标杆《红海行动》,都更接近动作片与战争片的融合,在历史的敏感度上稍显欠缺。对中国战争片而言,近代史当中的屈辱与抗争,一直是题材上的富矿,但在表达上,又很容易在各个维度面临难度。
一系列的问题构成了我们缺少战争片的事实:我们缺少战争片,也缺少描述失败的战争片;我们缺少描述失败的战争片,也缺少以白描正面战场为原点,勾勒复杂人性的战争片。
《八佰》所描述的四行仓库保卫战,罕见的“有观众的战争”,它兼具了场景的猎奇、牺牲的壮烈与人性的复杂,而在管虎作品最终呈现的内容中,灯火与炮火、秩序与混乱、遁逃与抗争、围观与参与构成了多重的矛盾。混乱中偷包子的路人、心态和被对待方式发生变化的逃兵、贩卖情报却又在危险之中进入仓库的记者,种种群像,在牺牲与觉醒的主题下填充了《八佰》的故事节奏。
而对正面战场“国军”的描写,在影视作品当中也处在微妙的平衡当中。文艺作品与“时势”的关联不可避免:1982年,大陆与台湾的对话重启,四年后,大制作《血战台儿庄》正式上映,包括宋美龄、蒋经国在内的国民党元老都看了这部影片,蒋经国甚至表示,“大陆正在用一种开放的姿态向台湾招手。”
“时势”不仅仅是政治。《八佰》的原点十几年前就在管虎的脑海中,但时代决定了可以发挥的空间,从当时管虎自身的个人能力,到整体工业水平,再到可以支撑投资回报的荧幕数和观影消费人群,都很难支撑起这样一部电影的构想。
但“时势”又不可能脱离政治。相关内容生产者对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还原,被置于高昂成本和多重凝视之下。高昂的成本意味着战争片这一本身就受众面偏窄的题材需要更大的资本决心,而多重的凝视也意味着向上和向下两个方向的如履薄冰。
这一系列的基础条件导致了历史题材作品面临颇为吊诡的两难结果:对于历史进行深度反思,极其容易导致整套产品的长期搁置甚至完全流产;相反的内容处理又会失去市场吸引力,甚至失去创作的意义,从而使得本已艰难的商业回收更加雪上加霜。
愿意赌博的人除了管虎,还有出品方华谊兄弟。中国上一部以近代史为背景的大场面战争电影、13年前的《集结号》,出品方同样是华谊兄弟。而在《集结号》香港版海报上,清楚地写着“投资逾亿”。
03 | 执念
拍一部“留的下来的战争电影”,是出身在电影家庭的管虎一直以来的愿望。管虎并且明确表示过,一定要做三部大体量的战争片,《八佰》将成为第一部。
在现代电影制作中,选择“四行仓库保卫战”这样的历史事件,意味着必须拍摄一部超大体量的重工业级别电影,这也是管虎的愿望。《八佰》的投资自然远超《集结号》,从项目启动开始,管虎就已经明白,自己要完成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第一次,也是超越了中国绝大多数电影导演既有操作经验的“第一次”。
《八佰》成了管虎的执念。
在由管虎工作室进化而成的“7印象”公司内部,梁静和管虎被所有人亲切称为“静姐”和“虎哥”。而在这样颇显社会的称号背后,则是员工们对“虎哥”做事认死理的判断,以及“艺术家”身份的认可。某种程度上,梁静的将工作室进行公司化运营改造,一方面的原因就是能让自己丈夫这样的艺术创作者得到更好的才华输出平台。
管虎的“艺术家”性格,不仅体现在做事情的轴上,也体现在了《斗牛》、《杀生》、《厨子戏子痞子》、《老炮儿》等等具备着个人风格的作品当中。他无意迎合“第六代导演”的标签,鲜明的特点是非常擅长平衡于个人艺术表达和商业实现,但也同时具备着第六代导演身上所具备的人性反思的一面。他的许多电影很难归类,喜剧、战争、爱情,要素穿插甚多,并且一直愿意使用所谓的“小鲜肉”型演员。
“我要走特殊品质的商业电影吗,是我的品质。”管虎曾经在采访中解释过自己的平衡,“从我们的角度——即创作的角度,来看不至于到一种很沉闷的地步,即一部我们传统观念里的艺术电影;然后我们在这种好看的前提下,把我们想说的话带出来。”
管虎在电影艺术中深受库布里克的影响,大学毕业论文写的也是这位美国导演。在准备《八佰》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参考片是库布里克的《全金属外壳》,管虎让全剧组坐在一起,反复看这部拍摄于1987年的关于越战之中人性复杂的电影。
“血性男儿”的气质也常常在管虎的作品当中有所展现。通过《老炮儿》的内容表达,管虎展现了自己心中男性所应该具有的一些特质,而面对电影的管虎同样如此。爱电影的初心很多年轻导演都有,但他认为只有自己拥有足够的担当和责任,才能让电影爱上自己。
“必须有坚韧的韧性和克服困难的能力,铁肩担道义,然后一直咬牙坚持到底。”管虎曾经说。
04 | 曲折
一系列的理念结合在一起,推出了管虎在《八佰》筹备过程中近乎偏执的准备。
剧组最终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在华谊兄弟电影世界(苏州)拍摄基地设计搭建了占地200亩、拥有68栋建筑的实景,开凿了200米长的苏州河,整个项目工程有自己独立的水电供应和道路交通,重建了1937年四行仓库“北岸地狱”、“南岸天堂”共存的奇幻景观。
开始拍摄前,400多名跟组演员统一进行7个月的封闭式军事训练。整部电影用了300颗照明弹来重现当年战场上的照明效果,共烧掉300多公斤烟油和近5吨的旧报纸,设置相当于十部大战争剧总和的5万个地面子弹点。
拍摄过程一共花了230天,接近8个月。管虎在杀青时坦言,因为剧组偏执得要求常驻、拒绝“轧戏”,演员阵容曾经有过一批调整,而剧组内的很多年轻演员,“都快被我折磨完蛋了”。
拍摄的过程当中,苏州很少下雨,管虎将它解释为天意:“这说明,把这段故事搬上银幕,是一件积善行德的事。”
但“不下雨的苏州”最终没有阻止到一道晴空霹雳。2019年第22届上海电影节开幕前,本作为开幕影片的《八佰》,宣布因“技术原因”暂停播出,并最终遗憾撤档。
在撤档的13个月当中,有过至少两次传闻的复映,每一次都在行业内引发一阵骚动讨论,所有人都在等待一个节点。而对管虎而言,从撤档到今天的重新上映,不仅是对电影的思考,也是对生命的反思。等待了一年有余后,在第23届上海电影节的闭幕当天,《八佰》最终宣布定档8月21日,最终在电影行业被疫情的炮火冲击到满目疮痍之时,在需要有作品来表达决心时,宣布了定档。
这构成了一种回环。这是一个被伤害、被拯救的故事,休克的自己拯救休克的行业,也关乎信念。
一些遗憾确有发生。在最初的版本中,阮经天饰演了一位生活在租界的中国台湾籍平民,会说熟练的中国话,也会说流利的日语,看到日军屠杀守军时,在苏州河边用日文大骂日军,却被周边市民误以为是日本间谍,被当场处以私刑致死。
在一定意义上,这样的故事被删减,减弱了管虎导演对于战争之中人性细节反思的力度,甚至对于中国人在一场民族觉醒过程之中的细节也有所削弱。
而一些历史的车轮,也无法阻止。从地缘上看,管虎正在丹东奋力拍摄的新片题材显然是抗美援朝,这同样是某种曲折下的“时势”。
05 | 进步
《八佰》终究不是一部完美的电影,但已经在各个方面充分展示着它的可能性。
8月14日这一天,荧幕上可以清楚看到,《八佰》的龙标,从2019-88号,变成了2019-800号,它不仅仅是一个数字那样简单,更像是一种突破的信号。
人们渴望进步,渴望今天比昨日更好,无关外因。当13个月过后,一个有删减、有遗憾却也更紧凑、最大程度保留了精华的版本得以与观众见面,讨论的重点便自然回到了电影本身,回到了那个高精度还原的现场,还原到那个同仇敌忾的氛围,还原到世界顶级视效和音效团队所带来的震撼。
时光倒回到两年前的拍摄现场,摄影指导曹郁在片场架设2400多台灯、50公里长的电线来配合不同的镜头。
战争题材作品的具象要求和《八佰》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镜头往往需要从一岸遥望100米外的对岸。当下,只有ALEXA IMAX 65mm摄影机所拥有的广阔动态范围和接近人眼的成像效果能适配这样的要求。这种被称为“爱丽莎六十五”的摄影机在亚洲一共只有两台,一周的租金号称高达30万,《八佰》最终也就成为亚洲第1部全程使用IMAX摄影机拍摄的商业电影,世界范围内也仅次于《复仇者联盟3》和《复仇者联盟4》。
“爱丽莎六十五”让拿奖无数的摄影指导曹郁充满了兴奋,“你一见它就爱上它了,然后就一直爱到死。”
IMAX摄影机对细节的还原程度极高,剧组拒绝了“跑场混饭”类的群众演员,但影片最大的场面,仍然按需使用了5000个群众演员,使用了2400余台照明灯、50公里的电线,来匹配每一个镜头需要的光线,来满足IMAX摄影机的要求。
中国战争片终于到达了这样一个突破的节点,在某些方面他,它甚至领先世界。这不仅仅是导演和整个班子的升华,是认死理的胜利,是轴的胜利,也是《流浪地球》后,中国电影又一个显性的台阶。
回过头看,经历了许多的困难,漫长的等待,充分的拿捏,这部重点描绘了护旗、却要将旗帜的特写省略乃至叠灰的电影,最终得以在8月14日正式见到了期盼已久的观众。而在1937年的这一天,张治中将军下达了总攻命令,他告诉自己的部队这是“自甲午以来最后的决算”,异常惨烈的淞沪会战由此正式开始。
2019年5月份,意气风发地等待着电影三个月后正式上映的管虎,在预告发布的当天感慨,“不太像拍电影,但是可能这才是真的在拍电影。”似乎成为了一切的总结。
“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是影片开头打出的字幕。这是电影筹备初期就已经定下的鲁迅先生名言,构成了对气节、对突破、对进步的多重回答。
这终究是来之不易的进步,是所有人都有权享受的进步。
©三声原创内容 转载请联系授权
【爆料或寻求报道】加微信号:sanshengss333
【商务合作】加微信号:sansheng_kefu
【点击下方图片】 了解更多精彩文章